行业动态

火锅的演变历史

发布时间:2017-04-20

浏览次数:3256次

如肉类为主,通通都丢入鼎内,然后在底部生火,让食物煮熟,成为一大锅的食物,当时叫做“羹”,这就是最早的火锅了。不过仔细一想,当时并没有所谓的盐,也没有调味料,更没有沾酱,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,会好吃吗?加上鼎太大,不能移动,只能固定陈列在一定的地方,不方便随时享用。于是,聪明的老祖宗,到西周时代,不但发明了铜与铁,且各种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器皿,适合一般人使用。铜与铁的产生,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,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,铜制的锅子与陶制的砂锅,到现在还是最实用、最普遍的火锅器皿,而大的鼎最后则延伸为权力的象征了。

三国五熟釜,鸳鸯锅始祖。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,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、社会的需求与原物料的发现引进,而加以变化的。就像“花椒”在没传进中国前,怎会有麻辣锅?“辣椒”在未进入中国时,又怎么会有辣的调味出现呢?三国时代,魏文帝所提到的“五熟釜”,就是分有几格的锅,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,和现今的“鸳鸯锅”,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到了南北朝,“铜鼎”是最普遍的器皿,也就是现今的火锅。演变至唐朝,火锅又称为“暖锅”。 浪涌晴江雪,风翻晚照霞。拨霞供是南宋火锅之美名 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,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,在林洪所著的“山家清供”里所说的涮兔肉片。在当时,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访隐士止止师,止止师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,当林洪快到山峰时,下起大雪,一只野兔飞奔于山岩中,因刚下雪岩石很滑,滚下石来,被林洪抓到,林洪想烤来吃,而问止止师会不会烧兔肉,止止师回答他说,我在山中吃兔子是这样的,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,炉上架个汤锅,把兔肉切成薄片,用酒、酱、椒、桂做成调味汁,等汤开了夹著着片在汤中涮熟,沾着调味料吃。

利用这样涮熟之吃法,林洪吃了觉得如此的吃法甚为鲜美,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,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,随性取食,非常愉快,因而为这样一种吃法取了个“拨霞供”的美名,取当时“浪涌晴江雪,风翻晚照霞”的美丽光景。

随后发展到今天,无论是各种肉类或蔬食,皆可如此涮食。 器皿变化少,白铁锅普遍从元、明、清到现今,火锅器皿上的变化并不大,新的容器除了锅宝采用耐高温透明玻璃,煮的时候可见食物的翻腾,吃的时候较不会有漏网之鱼外,铜锅、铁锅、砂锅等锅具,只是在制作上更为精致,多已使用几千年以上,而现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广泛的锅具为“不锈钢锅”,也就是俗称的“白铁锅”。

另外,一些基本搭配的沾料还有酱油、葱、蒜、蛋、麻油、辣椒等等,样式不少,如何同中求异,都赖各家的独门调配。三大火锅类别吃法原始自然, 一般而言,火锅基本上只有三大类别,第一种汤为淡味,而以涮生片为主,沾料占重要角色,涮羊肉及广式打边炉最具代表,第二种是锅内的料已熟,如砂锅鱼头、羊肉炉等,炉火只是做为保温作用,并用来烫青菜。第三种是锅内的料全都熟透了,连青菜也无需再穿烫,炉火完全是用来保温的,和大锅菜无二样,如佛跳墙、复兴锅等大锅菜的方式。

相关推荐

必推 | 会爆汁的牛肉馅饺子,详细教程教给你
一份好吃的海南鸡油饭的灵魂究竟是什么?
强推 | 挡不住的山珍美味,肥牛菌汤煲,汤极鲜!
破防了,这一口把子肉浓汤面太绝了,不允许你没吃过
观展攻略 | 独凤轩与您相约深圳全食展,冻品食材黄金搭档,等您来尝!
喜讯 | 独凤轩公司受邀参加2022(第六届)博鳌企业论坛荣获卓越品质奖
今日小寒 | 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喝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,温暖这个寒冷的冬日
解锁火爆全网的肥汁米线制作方法,汤底绝绝子
惊艳你的味蕾,3分钟教你复刻火遍全网的盘盘麻辣拌
镇店之宝 | 鸡汤面中的老大哥,绝对惊艳你的味蕾
预制菜行业风起云涌,看汤食代浪潮如何助推预制菜行业崛起?
陪你一起过冬天 | 立冬吃饺子要来点不一样的味道,绝了
骨髓浸膏 | 中国高钙骨类调味料创领者
秋已暮 露成霜 | 进补正当时,这一碗牛肉煲萝卜不能少
话不多说先上鸡汤,餐饮店爆单汤品——花胶鸡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