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火锅—— 一座城市的热度
晚高峰,随着城市的车流,闹市区的餐馆里开始人头攒动。透着雾气的玻璃,两个人、或者一群人围着沸腾的火锅,慢悠悠地涮,开怀地聊,最后在唇齿间品味烫而丰厚的美味。
火锅,这是一座城市的热力指数。
【牛油鸳鸯锅】火锅推荐
热锅,热火
火锅,最早是对这种吃法的称呼。相传,古代一些帝王与火锅有一定清洁。元世祖忽必烈喜欢吃火锅,有一年冬天,部队突然要开拔,而他饥肠辘辘,定要吃羊肉。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,放入开水锅中烫之,并加调料、葱花等物,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。后来,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,并赐名为“涮羊肉”。于是,火锅吃法的特色,“涮”就与或过紧紧相连。火锅带给人们最大的满足感,一片毛肚,丢进沸腾的红油火锅里,心里默数着十几二十秒,那是迫不及待又欢欣鼓舞的等待。随机,毛肚缩成一片,缠在筷子尖上,红油从毛肚边上一滴一滴掉下来。立刻入口,辣!烫!香!
火锅品种也异彩纷呈,各具特色。如果按照燃料而分,有木炭火锅、煤气火锅、电火锅、酒精火锅等。一般吃货所熟悉的连体式火锅、分体式火锅、鸳鸯式火锅,那是按火锅的锅子结构区分的。
如果是口刁的客人,恐怕不会和火锅的外在形态过多纠结,火锅的口味才值得如数家珍。北京的羊肉火锅、浙江的八生火锅、杭州的“三鲜火锅”、湖北的“野味火锅”、东北的“白肉火锅”、香港的“牛肉火锅”、上海的“什锦火锅”……
火锅不仅是美食,更是地方饮食文化的一个标签。在东北,人们招待客人时,火锅里的菜摆放颇有规矩:前飞后走、左鱼右虾、四周轻撒菜花,即飞禽类肉放在火锅对炉口的前方,走兽类肉放于火锅后边,左边是鱼类,右边是虾类,各种菜丝稍许放一些,宛若“众星捧月”,以示尊敬。而台湾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这天吃火锅,火锅用料有七样是少不了的,即芹菜、蒜、葱、芜菜、韭菜、鱼、肉,这分别寓意:“勤快、会算、聪明、人缘好、长久幸福、有余、富足。”
所以有人会说,吃火锅是最有气氛的。中国人有个风俗,一群人同吃一锅菜,就算是关系很亲近了。吃火锅,亲朋好友间感情更沸腾,而刚认识的新朋友之间则会不知不觉熟络起来。
【老北京涮锅】火锅推荐
正宗的老北京涮锅,铜锅炭火,汤底澄清,只需加入姜片、葱段等。锅还未开,先来几颗糖蒜,腌制后的蒜酸甜可口却完全除去了蒜的辛辣味。麻酱是吃涮锅的必备品,将伴着腐乳、韭菜花的麻酱均匀搅拌,加上辣椒油、香菜、葱花。炭火烧得清汤滚热,夹起一片羊肉,“三上三下”,色一转,裹上麻酱便可以吃了。
相关推荐